Ethernet

64 字節最小乙太網數據包規則在實踐中是否得到遵守?

  • January 31, 2020

對我的網路介面進行一次快速的 WireShark 掃描會發現一堆長度小於 64 字節的乙太網數據包。我知道 WireShark 去除了尾隨的 4 字節 CRC,但我仍然看到一些 42 字節的 ARP 數據包,一些 54 字節的 IGMPv3 和一些 54 字節的 TCP。

是否遵守 64 字節的最小乙太網數據包規則?不遵守規則的後果是什麼?

如果你仔細看,你會注意到所有小於最小幀大小(60 字節,沒有 FCS)的幀都是你的機器傳輸的幀。接收到的幀應該填充到 60 字節,沒有 FCS;它們包含Wireshark“數據包詳細資訊”視窗中“乙太網II”下的“填充”欄位,對應於那些額外的字節。

至少在 Linux 中,所有傳輸的小於 60 字節的幀應該在傳輸之前由網路驅動程序(甚至 NIC 硬體)自動填充,但是 Wireshark 沒有顯示這一點,因為幀被複製到 Wireshark 使用的數據包套接字在添加填充之前。

最初指定最小幀大小是為了使用於共享乙太網介質的 CSMA/CD 協議正常工作——可靠的衝突檢測要求傳輸幀所需的時間(與幀的大小成正比,連同所有報頭和前導碼)必須大於任意兩個站之間的信號傳播時間。目前的乙太網在大多數情況下實際上並不是共享介質(具有全雙工鏈路的交換機不執行沖突檢測)。從技術上講,在全雙工鏈路上不需要強制最小幀大小,但出於兼容性原因仍然這樣做。

由於千兆乙太網在使用實際電纜長度時,64字節的最小幀大小已不足以進行沖突檢測,而簡單地增加最小幀大小會導致頻寬的嚴重浪費,因此為半雙工千兆引入了載波擴展機制連結(另請參閱此處了解更多資訊)。運營商擴展在網路硬體中實現,對軟體不可見。從理論上講,使用載波擴展可以使半雙工鏈路的最小幀大小可選,而對於全雙工鏈路,既不需要載波擴展,也不需要最小幀大小。但是,仍然保留了 64 字節的最小幀大小,可能是為了與預期的舊軟體兼容。

引用自:https://serverfault.com/questions/510657